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思政工作

2023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1日 点击数:631

2023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代码:460104

二、入学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教育修业年限为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制造行业企业,从事机械零件加工制造、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岗位。

专业

主要内容

机械

制造

与自

动化

专业代码

460104

专业所属

装备制造类

本专业所对应行业

机械制造相关行业企业

主要职业岗位类别

项目

内容

机电设备操作工

各类机电设备,包括数控机床、车床、加工中心、自动生产线等设备的操作;机电设备维修、维护与保养。(实践专家研讨会后修正,增加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内容)

工艺

主要工作任务

基本职业能力

零件图分析

根据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能

选择加工毛坯

正确选择毛坯的种类,并确定毛坯加工方法

编制工艺文件

编制工序卡片和工艺卡片,确定加工方案,拟定工艺路线

零件加工制造与设计

主要工作任务

基本职业能力

机床操作

车削外圆柱表面,端面,锥面以及螺纹,刃磨各种车刀

数控机床操作

编制零件加工程序,输入程序到机床面板,加工零件

零件、设备及机构的设计

能够根据零件与设备的使用条件设计零件、设备与机构的结构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等级

三级

种类

名称

标准

机械车工

车工国家职业标准

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

装配钳工

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及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编制机械产品工艺文件和机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方面:具有运用所学通识课程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信息处理的能力、应用网络的能力与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

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熟练地对普通车床、数控车床进行操作,能够对加工中心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实际操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能够对机、电、液压等各类控制设备的运行进行日常维护,能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文件、能够对机械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与仿真和加工、能够利用三维软件进行简单机械零件与工艺装备的设计与仿真、产品的质量监督、加工设备的控制与管理以及熟练使用二维、三维机械CAD/CAM软件等。

(三)能力

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本专业的学生既要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又应具有较强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情况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善于与人沟通并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识。

具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诚实守信,具有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

1)课程目标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增强使命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课程内容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理解人生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把握人生观的基本内涵。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树立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锤炼个人品德。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作用,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3)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元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综合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多方面综合评定。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课程目标

全面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把握其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以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

3)考核要求

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探索理论知识学习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优化教学评价考核。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2)课程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主要内容等。

(3)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元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综合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多方面综合评定。

4.《形势与政策》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生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确定学习专题。每学期安排7个教学专题,国内板块安排6个专题学习,国际板块安排1个学习专题。

(3)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元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综合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多方面综合评定。

5.《军事理论》

(1)课程目标

《军事理论》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强化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国防建设。

(2)课程内容

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了解国防含义及类型,正确认识中国国防历史及对现代国防的启示;熟悉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原则,把握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和安全策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中国军事思想的体系、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内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趋势和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熟悉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3)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元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综合学生学习态度,由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组合综合评定。

6.《心理健康教育》

1)课程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含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认识心理咨询;剖析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及对策,学会适应;分析大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如何学习问题;理解情绪的概念,探讨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及影响、常见情绪问题及调适。理解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解读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简述大学生人格特点及常见的人格异常表现;帮助建立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解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剖析恋爱与性心理特点,并解决常见的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和挫折教育。

(3)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元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综合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多方面综合评定。

7.《高等数学》

1)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求实作风、创新意识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运算技巧和常用的运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后继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3)课程内容

函数极限及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导数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数学建模。

(4)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用的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育与健康》

1)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公共必修课程之一,以体育与健康理论、和体育项目运动技能、体质测试为主要学习内容,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目标 

①身体素质提高与健康养生常识。

②技能学习与体育意识。

③体育知识与运用。

④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且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3)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体育运动基本技能、技术、运动知识、体质测试、简单体育医学实践;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身体的系统功能,简单的处理身体劳损和自我保健等。

(4)考核要求

重视技能评价的同时,更重视课前线上学习、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

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9.《大学英语》

1)课程性质  

高职公共英语是学院的公共基础课、是人文素质课、是行业英语基础课和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巩固、拓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掌握行业英语相关的词汇;了解行业英语典型的工作过程,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过程和知识。

②能力目标:在职场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在引导学习者树立国际视野,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18个单元主题内容涵盖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的方式与模式,饮食与健康,旅游,安全,互联网,电影,个人发展等8个主题。

4)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体主要从学生的平台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二)专业(技能)课程

1.《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

(1)课程性质

《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金属切削加工及其刀具和机床的一门技术科学。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机床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调整和正确使用金属切削机床的能力,同时 能够对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能够进行分析,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

(3)教学内容

本课程原理部分讨论的是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规律的控制及应用;刀具部分是学习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选择、使用以及常用非标准刀具的设计。

(4)考核评价

过程评价与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核相结合。

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典型零件工作过程的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潜能,使学生在机械行业及相关企业各种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材料热处理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综合介绍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加工精度和零件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胜任机械制造相关工作,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服务于应用的目的。

修改了教学内容,按照实践专家研讨会专家意见,根据企业实际加工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将现代制造业中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标准引入教学过程中,弱化夹具设计内容。

4)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将采用灵活多样的多元化方法,考核的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和过程评价考核成绩评定两部分。

3.《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核心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微机自动编程方法,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编程以及微机自动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操纵数控机床、编制数控车床及数控铣床加工程序、利用CAD/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根据实践专家意见,将自动编程部分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力争与工厂智能化、自动化靠近;将钣金部分融入教学内容,在工厂三维造型中更多的用到了钣金。

(4)考核评价

过程考核与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4.《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制造》

(1)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2)教学目标

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工艺分析、加工仿真及后处理(CNC程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为后续实践课程打基础。   

(3)教学内容

利用Powermill软件进行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建模、仿真、程序编制,将编制的程序导入数控教工机床,并能够进行加工,课程设置为学生适应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加工等岗位作准备。

(4)考核评价

过程考核与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5.《机械设计基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

(3)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是研究机械的工作状态、工作原理、机械构成原理、机械零件功用和机械零件结构以及工作可靠度的学科。学习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的规律及特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等内容。

(4)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通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方面来进行。

6.《PLC技术与机床控制系统》

(1)课程性质

PLC技术与机床控制系统》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维护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能力。

(3)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能够阅读PLC的程序,分析PLC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写相应的程序。

4)考核评价

    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学生都要对各个项目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汇报,采用项目实训报告和工作单的形式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7.Solidworks》

(1)课程性质

SolidWorks》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一门专门核心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二维草图的绘制能力,生成三维实体特征。通过学习各种特征使学生熟练掌握零部件的数字化设计,并通过实体造型生成装配视图,生成工程视图,通过装配体生成爆炸视图及动画模拟等能力。

(3)教学内容

学习草图绘制、特征建模、零件设计、装配及工程图的创建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掌握CAD/CAM的基础知识,具有CAD/CAM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设计,为适应机械产品三维设计等岗位作准备。

4)考核评价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结合项目进行考评,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 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考核方式、学时、学期课程安排等,并反映有关学时比例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教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课时

说明

总学时

实践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公共必修课

10005005

军事理论

2

考查

36

8

4

 

 

 

 

 

 

10005008

军事技能

7

考查

1122周)

112(2周)

 

 

 

 

 

 

计入总课时 

10401008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考查

48

12

4

 

 

 

 

 

 

1040100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考查

32

8

 

4

 

 

 

 

 

100050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考查

48

12

 

4

 

 

 

 

 

10005007

心理健康教育

2

考查

20

4

 

2

 

 

 

 

 

10401010

形势与政策

4

考查

64

12

2

2

2

2

2

2

56学期平台学习

10005012

劳动教育

1

考查

8

8

 

 

 

 

 

 

每学期2课时

10401005-6

大学英语

6

考试

84

 

4

2

 

 

 

 

 

10401011-4

体育与健康

8

考查

128

120

2

2

2

2

 

 

 

10401001

高等数学(经济数学)

3

考试

52

 

4

 

 

 

 

 

 

小计

 

 

632

296

 

 

 

 

 

 

占总课时比例24.33%

公共限选课

104010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考查

20

 

 

 

 

2

 

 

 

10005006

创新创业教育

2

考查

32

8

 

2

 

 

 

 

 

10005003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考查

24

8

 

 

 

2

 

 

 

10201002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4

考试

64

32

 

4

 

 

 

 

见注释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1-4

1

考查

32

 

8

8

8

8

 

 

见注释

 

小计

 

 

172

48

 

 

 

 

 

 

总课时比例6.62%

专业(技能)课

10102062

机械制图CAD(上)

5

考试

80

60

6

 

 

 

 

 

 

10102063

机械制图与CAD(下)

3

考试

48

48

 

4

 

 

 

 

 

10102002

工程力学

3.5

考试

56

4

 

4

 

 

 

 

 

*10102044

*机械设计基础

5

考试

80

4

 

6

 

 

 

 

 

10102004

电工电子技术

4

考试

60

8

 

 

4

 

 

 

 

*10102069

*金属切削刀具与机床

3.5

考试

56

28

 

 

4

 

 

 

 

*10102061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4.5

考试

72

72

 

 

 

6

 

 

 

10102008

液压与气动技术

3.5

考查

56

8

 

 

 

4

 

 

 

*10102048

*PLC技术与机床控制系统

4.5

考试

72

42

 

 

 

6

 

 

 

*1010214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5

考试

72

24

 

 

6

 

 

 

 

*10102140

*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制造

1

考试

32

32

 

 

 

4

 

 

 

*10102049

*Solidworks

4

考试

60

60

 

 

4

 

 

 

 

小计

 

 

 

744

390

 

 

 

 

 

 

占总课时比例28.64%

专业实践课

10005015

岗位实习

6

考查

480

480

 

 

 

 

跨学期安排

10005002

毕业设计(论文)

6

考查

240

240

 

 

 

 

 

在第5学期完成

10105008

认识实习

1

考查

24

24

24

 

 

 

 

 

 

1010500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3

考查

48

48

 

48

 

 

 

 

 

10105003

数控加工实习

5

考查

120

120

 

 

 

120

 

 

 

小计

 

 

912

912

 

 

 

 

 

 

占总课时比例35.10%

专业选修课

10105021

钳工实训

3

考查

48

48

 

48

 

 

 

 

 

10102128

机电一体化实践课

2

考查

30

30

 

 

30

 

 

 

 

10105026

3D打印实训

2

考查

30

30

 

 

30

 

 

 

 

10102067

机械产品几何量检测

2

考试

30

12

 

30

 

 

 

 

 

小计

 

 

138

120

 

 

 

 

 

 

占总课时比例5.31%

课时总计(不低于2500,不超过2600)

 

 

2598

1766

 

 

 

 

 

 

 

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50%以上)

66.51%

 

 

 

 

 

 

 

 

 

 

 

 

 

 

 

 

编制说明:

1.大学英语,84课时,其中52课时为基础英语,32课时为专业英语。

2.体育与健康教育,128课时,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必修课108课时,选修课20课时。

3.公共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公共选修)共8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30.95%

4.选修课(公共限选课+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共31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11.93%。

注:

1.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由计算机工程系承担,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第1、2学期上。

2.公共选修课共32课时,1-4学期每学期8课时,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能够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

(一)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队伍具有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本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比例高于60%。所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达到了国家制定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信息化条件保障能够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三)教学资源

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等教学资源结合专业实际提出,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提出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采取如笔试、岗位操作、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内容、评定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内部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九、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①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规定的课程并至少达到成绩合格标准;

②完成毕业设计和岗位实习并至少达到合格标准。

鼓励本专业毕业生取得以下证书

①国家创新资格证书;

②普通话二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③至少取得一种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中级/高级)。

十、附录

一般包括教学进程安排表、变更审批表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