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系部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系部动态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3.18座谈会五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总结——总序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 点击数:616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3.18座谈会五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总结——总序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关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出新理念和新方法,指明了思政课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思政课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思政课建设的积极性;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探索,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足迹,逐篇学习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院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日益明确;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把学院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补充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更加明显;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更为积极主动,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加多元丰富;课程思政、“大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使思政课建设格局极大拓展;思政课建设条件和政策落实到位,思政课建设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五年来,学院形成了“11213”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果,即以一项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堂为引领,以一个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两项校级精品课建设,形成一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实现“三联合”实践教学方式。

一、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为引领

以节日、纪念日和会议为切入点的思政“动”课堂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之一,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之一。在“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引入以节日、纪念日和重要会议为切入点的教学情境提问,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求找答案,在活动中促巩固知识。

示范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动”课堂。“动”课堂的“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内外都要“动”起来,不仅仅在课堂内学生是主体,在课堂外学生也是活动组织者或者参与者。这里的“动”按照学生参与程度递次为口动、脑动、心动、行动“四动”。另一方面,把思政课堂打造成为以情“动”人的课堂,使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亦师亦友亦家人,充分发挥作为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动”课堂由一门课开始,逐渐扩展辐射到所有思政主干课程,形成思政示范课矩阵,打造具有燕京特色的思政课。示范课程将更加注重内涵挖掘,更加凸显时代特色。

二、以廊坊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为依托

廊坊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是以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日常事务。工作室成员深耕教学研讨,开辟《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党课活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开篇,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太行精神》,还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塞罕坝精神》《红旗渠精神》。老师们积极搜集资料,以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串珍珠一样在课堂上展示革命故事、烈士事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燕京宣讲团队。系列党课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国精神的专题讲解的有益补充,亦在深入“政校企”党课宣讲中形成燕京品牌。

三、重点建设两项校级精品课

两门思政类校级精品课,成为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的有益帮手。教学平台与教学现场的融合,助力思政课实现实质等效的教学成果。

课前,教学平台为学生留预习作业,上课伊始通过平台点名进行学生管理。

上课过程中,不再进行基础知识点赘述,而是利用省下来的宝贵时间,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这期间既有对预习作业的巩固,又有通过教学平台实现随堂讨论、投票问卷、选人等功能,开展概念学习、案例讨论以及习题检测,留下更多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自主思考,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将本堂课知识点通过多轮互动走进学生内心,对于学生而言,一个知识点经过一开始的视频学习,课上老师重、难点的讲授,讨论中的深刻理解,以及课上习题的检测,进行了四次重复加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加有效地从多个途径最深入地理解一个知识点。

课程结束后,通过教学平台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

1.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参与教育部协调中央党校组织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封闭式集体备课会,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和教材指导进行课程打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精品课酝酿上线运行。

2.在《形势与政策》课中,通过《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专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进行讲解,通过《中国经济“形”稳“势”升》专题,联系实际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讲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专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论述。在《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专题中,对“两个结合”尤其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了脉络梳理。借助学银在线精品课平台,面向校内外群体进行知识传播。

3.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角度梳理党的创新理论脉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结合党史国史进行讲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尤其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借助学银在线精品课平台,面向校内外群体进行知识传播。

4.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将“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结合具体事例讲清讲透,并鼓励广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通过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特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扣好人生的扣子”谆谆教导。通过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深入的梳理和讲解。

5.在《军事理论》课程中,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政策法规、国家安全观、军事武装力量和信息化战争等知识点的讲授,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军的坚定信念,强化学生的国防教育理念。

五、打造“三联合”实践教学方式

1.联合学生社团——真理社组织实践活动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为响应国家安全号召,学生社团真理社承办了“筑起人民防线,维护国家安全”主题短视频竞赛活动,活动对象为全体学生。活动规定参加比赛的作品都必须为学生自创视频。活动共收到全院各系提交69部作品,符合比赛要求的有55部, 经过评委初筛共有16部作品进入决赛。经过公平公正的决赛评审,最终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短视频竞赛活动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

利用国家宪法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真理社精心创作宪法宣传视频,于国家宪法日当天在教学楼有课的班级巡回播放。从学生的视角结合校园生活,对宪法日进行宣传教育,由一个社团制作扩展到全校学生观看,厚植法治理念,深入传播法治思想。

2.联合系部——探索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促进我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思政→文化思政”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入服务市域教育事业发展,2023年9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协同艺术教育系,与三河市教体局达成良好合作共建意向。以李旗庄小学为前期样板,打磨共建方案,充分调动2022级书法、国画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雏形。

共建活动以助力小学开展社团服务为重点,通过制定授课内容,为小学生提供书法和国画入门级教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专业能力和本领,同时引导小学生热爱艺术、发现真善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已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有效宣传和扩大了学校辐射周边、带动社会的影响力。

3.联合地方单位——多主题实施校地共建

为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培养进博精神、加强合作共建、推动育人实践,学院与三河市人武部实现了学习与交流共建。双方就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及军事课建设工作,集中在“合作共建”和“协力育人”方面探索深层次融合。组建拥军拥政讲师团队伍,发挥军事教师特长优势,为广大市民、三河市域内大中小学生师生进行讲解服务,在人武部民兵训练中进行国防教育展厅宣传讲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