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为思政课建设做好顶层设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思政课建设目标、教学科目、内容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发展,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对思政课建设进行总体设计,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出宏观指导意见和总体制度安排。
随后,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一系列文件,对《意见》精神进行进一步具体化:
一是关于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新方案。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方案》从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内容体系、教材体系等进行整体设计,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对高校思政课程教材进行顶层设计。
学院及时按照《方案》要求,按照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设置,确保教学课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课时,4学分;《思想道德与法治》48课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16课时,1学分,并确保高职学生在校6个学期均开设该课程。学院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四史概论》,16课时,1学分。该课程通过专题走班制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系统梳理高职专科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论脉络。
五年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次使用马工程教材2018版、2021版、2023版三个版本,每一次改版都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全员教材培训,结合学院教学实际,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
二是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职责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对思政课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和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作出顶层设计。
五年来,学院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由最初的7名思政课教师逐步扩充为近20人的队伍,2020年通过遴选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并吸纳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连续三年面向社会通过选聘的形式吸纳12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加入思政课教学队伍。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准入机制进行严格把关,对新入职思政课教师进行岗前专项培训和管理。明确专职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要求,做到“六个要”“八个相统一”。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确保每一位思政课专职教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
五年来,学院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要求,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支持力度。设置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配备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办公空间、硬件设备和图书资料。
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建设。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政策支撑机制,建强建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切实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领导等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还先后推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党的建设提出新的建设标准。
在机构设置上,经省编办备案核准,于2020年10月19日批准设置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统筹思政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目前设副主任(副处)一名,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具有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经历。下设综合科,一名科长(正科)统筹日常事务;思想政治理论的每门课程都建立起相应的教研室,并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负责日常课程管理与科研工作。
在教学组织上,按照中央确定的最新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门思政课;推行中班教学,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控制思政课授课班级规模不超过100人,向其他院校学习,探索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并围绕“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统一规范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的最新版思政课教材;合理使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组织制作的思政课统一课件、教学辅导用书、教学视频等资料。
四是关于思政课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协同建设。为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从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行系统构建。上述几个方面的政策文件涉及思政课建设总体要求、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环境支撑体系,构成“一总多分”的涵盖思政课建设各个领域、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思政课建设制度体系。
学院2020年9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相关系部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重点任务落实台账》,其中在理论武装体系模块,规划与学生工作处协同开展厚植爱国情怀教育;与组织宣传处联合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在学科教学体系模块,与教务处共同探索学院各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承接一项教育部提质培优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在日常教育体系,将思政课与各系部的班团会、校园文化构建、学院融媒体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的主渠道作用;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到位,在第2学期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课时,日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在开学初、毕业季、疫情时分别针对性录制线上心理辅导公开课,为广大学生及时疏解思想困惑;形成相关处室牵头、各部门协同的“大思政课”格局,为三全育人全局工作打牢立德树人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