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系部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系部动态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3.18座谈会五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总结 (五)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更加积极主动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3日 点击数:577

五年来,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把握思政课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思政课教学状况发生了变化。

一是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学院承接了一项教育部提质培优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堂项目《以节日、纪念日和会议为切入点的思政“动”课堂》,用“动”的理念贯穿思政课全程,通过教学情境提问,逐次实现“眼动、心动、口动、行动”,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求找答案,在活动中促巩固知识。进而提升课堂效果,增强思政课实效性。“动”课堂由一门课开始,逐渐扩展辐射到所有思政主干课程,形成思政示范课矩阵,打造具有燕京特色的思政课。示范课程将更加注重内涵挖掘,更加凸显时代特色。

二是思政课品牌教学方式逐步探索。思政课教学团队打造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党课活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开篇,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太行精神》,还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塞罕坝精神》《红旗渠精神》。老师们积极搜集资料,以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串珍珠一样在课堂上展示革命故事、烈士事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燕京宣讲团队。系列党课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国精神的专题讲解的有益补充,亦在深入“政校企”党课宣讲中形成燕京品牌。

三是思政课教学形态发生变化。五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思政课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借助“优学院”“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拓展。两门思政类校级精品课,成为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的有益帮手。教学平台与教学现场的融合,助力思政课实现实质等效的教学成果。

特别是通过学院“大思政课”建设的推进,思政课教学形态从理论课堂向社会实践和活动课程拓展,从纯粹思政课教学向专业课程教学拓展。音乐思政课就是一次精彩生动的新型思政课,用沉浸式体验、专题化教学让理论鲜活起来,打造更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成为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是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专门设立“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我院在申请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时,就入选一项“思想政治理论专项”课题,并高质量结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项,并高质量结项;2023年度获批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项;思政课教师获得了廊坊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二人次;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一人次。这很大程度激发了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积极性。